問題詳情

庚、

 

1968 年的墨西哥奧運,澳洲人 Peter Norman 在 200公尺項目上得到銀牌,當時的金牌及銅牌是美國黑人選手Tommie Smith 和 John Carlos,他們兩個準備要在胸口別上人權徽章,配戴黑手套(象徵為黑人人權奮戰)並赤腳(象徵黑人貧窮處境)走上頒獎台。當時是美國種族衝突最嚴重的年代,種族主義人士不斷用最極端地方法威脅恐嚇黑人的生命安全,而就在那年奧運,Smith 和 Carlos 計畫在全世界鎂光燈的焦點下,宣示他們要為自己種族的平權奮戰。 

當時澳洲也和美國一樣有著嚴格的種族隔離政策,兩人怕連累到同台的 Norman,於是他們把計畫說了出來,希望 Norman 可以選擇裝作不知情甚至不同台,但請不要阻止他們。而 Peter Norman 回答:「我會跟你們站在一起。」不僅如此,Norman 還要了一枚人權徽章,和兩位黑人一樣,把徽章別在胸口,然後跟他們一起走上頒獎台,於是才有了那張經典的照片。他可以選擇不上台,也可以默默領獎離開,但 Norman 選擇在種族衝突最激烈的時刻,以白人社群一員的身分和黑人站在一起,向全世界的觀眾宣示:人權是平等的,人權是不分種族的。 

可惜真實世界並不浪漫。事後,Smith 與 Carlos 馬上被踢出美國代表隊並逐出選手村,而 Norman,即使一直保持良好的出賽紀錄,仍被剝奪了 1972 年奧運的參賽資格。在白人社會的不諒解甚至排擠之下,他罹患了憂鬱症,只能當體育老師並偶爾打打零工為生。Carlos 在接受專訪時曾說:「那天之後,Norman 必須面對整個國家,而他自己一個人獨自承受。」 

曾有一次,Norman 有機會挽救自己的體育生涯。2000年雪梨奧運之前,奧運籌備會找上 Norman,希望他可以公開譴責當年 Smith 和 Carlos 那舉拳奮戰的姿態是撕裂族群。如此一來,他就可以在奧運籌備會得到一份工作,並且以澳洲史上最快的男人的身分,光榮地在本國舉辦的奧運接受表揚。但 Norman 拒絕了,面對這樣一個可以在自己國家重新踏上奧運殿堂的機會,他想也不想地拒絕了。 

最終,2006 年,在長期憂鬱症及酗酒之下,64 歲的Peter Norman 因突發性心臟病而去世,終生未獲得平反。而在喪禮上為他抬棺的,正是特地從美國飛來的一生摯友,Tommie Smith and John Carlos。2005 年,Norman 過世前一年,Smith 與 Carlos 的母校聖荷西大學決定在校內立起「致意黑人權力」(Black Powersalute)的紀念雕像,但 Norman 要求把他的位置空下來。他說,希望每個支持人權平等運動的人,都能來到雕像前,站上他的位置,思考人權的得來不易然後拍照留念。言下之意,他並不認為自己做了什麼偉大的事情,他只是代表了所有人權支持者站在那個地方,他覺得那裡可以站任何人,任何人也都應該站上去。 

2012 年,澳洲國會正式通過提案向 Peter Norman 道歉,承認他在 1968 年奧運的行為是勇敢無畏的,也承認是他們剝奪了 Norman 在 1972 年奧運的參賽資格,並感謝他為人權平等所付出的努力。只是此時,距離 Norman 過世已6 年。──節錄林艾德〈我心中的完美人格〉


【題組】43. 根據上文,請問作者認為 Norman 為完美人格的主因為何?
(A) Norman 為當時世界短跑紀錄保持人
(B) Norman 是當代澳洲愛國主義代表人
(C) Norman 為種族隔離運動奠定了規則
(D) Norman 受國家排擠卻仍為人權努力。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