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28 題為題組。 台灣本島由北到南有中央山脈阻隔,形成東部及西部兩個主要地理區域。原本從宜蘭蘇澳到屏東楓港西側是白頭翁(Pycnonotus sinensis formosae)棲地,東側則為台灣特有種烏頭翁(Pycnonotus taivanus)的棲地,這兩種鳥類受地理阻隔,明顯屬於生殖隔離兩物種。依據近幾年來中央研究院動物所的調查報告,發現白頭翁與烏頭翁在花蓮市以北天祥一帶、屏東枋山以南與楓港一帶,出現棲地重疊現象,主要原因是人為放生白頭翁,使白頭翁侵入烏頭翁棲地。甚至已有研究人員在楓港、內獅等地找到多組雜交種,稱為灰頭翁。其雜交的核心地帶可能是在內獅附近。
【題組】27.依據上述短文,台灣特有種烏頭翁的出現可能屬於下列何種種化方式?
(A)同域種化
(B)異域種化
(C)隣域種化
(D)前進演化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36364
統計:A(2),B(14),C(1),D(0),E(0)

用户評論

【用戶】伊伊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依地理關係分類[編輯]物種形成主要可以依地理條件區分為4種模型。包括異域性物種形成(Allopatric speciation)、同域性物種形成(Sympatric speciation)、邊域性物種形成(Peripatric speciation)與臨域性物種形成(Parapatric speciation)。邊域種化有時視為異域種化的一種。異域種化 (Allopatric speciation)[編輯]同一物種由於地理隔離,被分隔為兩個無法接觸的族群。兩個族群獨自演化,長期累積變異,等到再次接觸時,累積的變異已經使兩個族群的生物無法產生後代,而成為不同的物種。同域種化 (Sympatric speciation)[編輯]同一物種在相同的環境,直接變成不同的物種。一般認為同域種化較難發生,因為基因重組會在短時間內打破兩個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