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20為題組
文學作品無不崇尚(甲)。(乙)乃一切古典藝術之美的極則。任何人說話不可能字斟句酌,不可能十分(丙)。「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易繫辭)。人品不同,情見乎辭。是故語言也有層次,或清雅,或庸俗,或冷雋鋒利,或蘊藉風流。「世說新語」文章雋美,眾所愛讀,須知漢魏東晉之人並非各個都是如此風流,一部「世說新語」實乃從三百年間選出六百二十六人,「十步芳草,掞其芳草」,所記嘉言逸事當然出色。而臨川王之文筆精要,別具爐錘,亦當然不同凡響。所以後之仿作,如(唐)劉肅之「大唐新語」、(唐)李垕之「續世說」(應是明人偽託)、(明)何良俊之「何氏語林」、(明)李紹文之(丁)、(清)吳肅公之「明語林」、(清)王晫之「今世說」,雖有可觀,不無遜色。語言軼事,無非文學資料,而敷衍成篇,端視作者剪裁。。(梁實秋〈雅舍散文〉)
【題組】 18.(甲)(乙)(丙)的答案是一樣的,從上下文推斷,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清俊
(B)典雅
(C)簡練
(D)風流。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55556
統計:A(0),B(3),C(5),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