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 39-40 題:    今天,有別於平常講的心理學和職場溝通,我想要跟各位談一下「宇宙論」。因為今天有一位對我很有影響,我非常敬佩的智者逝世了。如果你今天關注新聞的話,應該知道我講的是誰:物理學家 Stephen Hawking,霍金博士。    霍金博士是現代物理學最著名的學者,也是大眾辨識度最高的,所以許多媒體封他為「宇宙學中最閃亮的巨星」。大家都知道他很厲害,但厲害在哪裡呢?他對物理學的重要貢獻圍繞在「黑洞」這個題目,包括了「黑洞所發出的輻射」的推論,還有地心引力在黑洞中心的「奇點」(singularity)的理論基礎。這些雖然聽起來都很艱深又概念化,但是從這些數字的推論,加上我們運用望遠鏡和其他儀器的偵測結果,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宇宙是怎麼運作的,甚至整個宇宙是怎麼來的。    這個問題雖然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好像沒什麼關係,但對於我們的「生命意義」,則是有絕對的關係。霍金博士所研究的,就是在物理學與哲學的交叉點之間,而他有一個獨特的能力,能把理論說到一般人都聽得懂,而且還很犀利幽默。其實,最深奧的道理,往往也是最簡單的。    《英國衛報》對霍金博士的紀念文中寫道:「那些活在死亡陰影下的人,往往是活得最豐滿的人。」而霍金博士因為罹患的 ALS,也就是俗稱「漸凍症」,讓他二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被醫生宣判只能再活兩年,但是他自己說,也正是因為知道自己的生命隨時都會到期,所以給了他更大的動力。這個動力,在於研究探索宇宙中萬物一切,包括生命本身的來源。    不過,設想一下,對於一位長年困在一個不聽使喚的身軀中,隨時都面對自己的脆弱和有限生命的霍金博士,選擇相信宗教,應該是比較容易也比較有希望的途徑吧!但我們所看到的,他畢生的工作和他的為人,也告訴我們,他並沒有因為不相信上帝,而少了他的人性。他並沒有因為理性追求真理,就否定感性的重要。    他曾經說:"It wouldn't be much of a universe if it wasn't home to thepeople you love.”(如果這個宇宙裡沒有你所愛的人,那還算什麼宇宙!)也是這個態度,讓我非常尊敬像霍金博士這樣的學者。極度的理性,嚴苛的理性,但卻又那麽的有人性。像他這樣的智者告訴我,我們不需要把希望寄託在下一輩子或下一個世界,也可以很負責任的對待我們現有的生命。    當我今天看到消息的時候,我原本在臉書上寫 R.I.P.霍金博士,但有一位網友指正說:「霍金博士可能不會覺得 Rest in Peace 是一個對的說法。」確實,我後來想,對他最大的尊敬,應該不是為他祈禱,祝福他在天之靈,而是應該繼續他的研究,繼續問這些龐大又抽象的問題,繼續勇敢又踏實的面對我們自己的人生。    也許,他的離去,將會造成一些新的對話開始。    霍金博士,謝謝你。                                                                     節錄自劉軒〈霍金博士可能不會覺得 R.I.P.是一個對的說法〉
【題組】39. 根據文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許多媒體封霍金博士為「宇宙學中最閃亮的巨星」,可見其活躍於媒體圈,善於經營群眾關係
(B)「那些活在死亡陰影下的人,往往是活得最豐滿的人。」意謂人在有限的時間下,往往更積極地累積生命的深度
(C)「我們不需要把希望寄託在下一輩子或下一個世界,也可以很負責任的對待我們現有的生命。」意指知識並非萬能,諸如人生問題便無法用知識來解答
(D)「也許,他的離去,將會造成一些新的對話開始。」意指世人對霍金博士抱持正反兩極的評價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2),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