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一、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問題是二氧化碳等氣體大量排放到空氣中會造成「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溫度上升,產生暖化現象,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產生不利影響,一九九二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目的就是要控制溫室效應,該公約目前已經生效。A 國為世界主要工業化國家,也是一九九二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其前任 O 總統在卸任前已經完成了 A 國加入《巴黎協定》的所有國內與國際程序。但是 A國新任 T 總統在選舉期間就不斷主張《巴黎協定》有害 A 國工業發展,A 國應當退出《巴黎協定》,所以 T 總統就職第一天,立刻提出下列問題,要求外交部長回答,部長則請你協助解答:
【題組】⑴ T 總統注意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條表示,「各締約方應當在公平的基礎上,並根據它們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的能力,為人類當代和後代的利益保護氣候系統。」依據 T 總統的理解,「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意涵就是《里約宣言》原則二內容所指的:「各國擁有按照其本國的環境與發展政策開發本國自然資源的主權權利,並負有確保在其管轄或控制範圍內的活動不致損害其他國家或在國家管轄範圍界限以外的地區的環境的責任。」請問 T 總統的理解正確嗎?請說明正確或是不正確的理由。(10 分)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困難0.299145
統計:A(12),B(115),C(70),D(20),E(0)

用户評論

【用戶】高惠美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來源:論聽覺、嗅覺空間定位之模糊化――以唐宋詩詞為考察對象 191  文與哲.第九期.2006.12譬如姜夔〈除㊰㉂石湖歸苕溪〉(選㆒):細草穿沙雪半銷,吳宮煙冷水迢迢。梅花竹裡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其結構分析表如㆘:先 近視:「細草穿沙雪半銷」遠觀:「吳宮煙冷㈬迢迢」後 視:「梅花竹裡無㆟見」嗅:「㆒㊰吹香過石橋」從題目㆗可得知是敘㊢「㊰歸苕溪」,因此詩篇大體㆖是依據歸途見聞而㊢,形成了順敘的結構。而空間定位模糊化的情況出現在後㆓句,㈮性堯選㊟《宋詩㆔百首》對此說道:「㊢㆒㊰聞香卻不見梅花,這亦是可遇而不可求。」因為㊰晚而「無㆟見」,於是無法確定梅花的存在,可是香味飄來留㆘鮮明的㊞象,這是無法忘卻的,然而香味飄動也令空間定位無法確定,於是更㈲幽茫之感,此㆓句㊢活了㊰之㊞象

【用戶】Yishan Lo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

【用戶】賴老師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梅花藏竹林不見;因暗香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