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 下列關於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的敘述,何者錯誤?
(A)試圖從觀察資料中所發現的模式、主題與類別中推展出理論
(B)研究時保持比較的態度、擁有多元觀點、定期回頭檢視與質問、保持懷疑的態度
(C)它是一個從上往下的演繹過程
(D)不斷在資料、理論及彼此之間持續比較,而理論飽和(theoretical saturated)是它的終點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2549
統計:A(15),B(16),C(296),D(32),E(0)

用户評論

【用戶】windsmimi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紮根理論是一種質化研究方法,經由系統化的資料搜集,並用歸納的方式對現象加以分析整理,希望以由下而上的方式,發掘反映社會現象的新理論。因此,紮根理論並不是先有一個理論然後去證實它;而是,先有一個待研究的領域,然後自此領域中產生出概念和理論。紮根理論資料分析包含三個層次:開放性譯碼、主軸譯碼、選擇性譯碼。開放性譯碼指的是研究者逐字的閱讀訪談謄錄稿,並經由謄錄稿中每一段落的前後文字,或是不同段落文字的分析、比較、檢視,以抽象化的概念為某段文字命名。待全文析分出概念後,再將概念分類,並以抽象程度更高的名詞,為某一群概念命名,即所謂的「範疇」。「概念」和「範疇」是開放性譯碼最主要的任務,接著再析分出每一範疇的性質和面向。主軸譯碼即將分析現象的因果條件、背景脈絡、中介因素、行動策略和結果整合起來。可以說將範疇以邏輯結構予以整合,研究者可以據此以故事來展現研究結果。選擇性譯碼指的是發展研究結果的核心範疇,即故事線,以此整合其他的範疇,完整舖陳研究結果。

【用戶】李岈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紮根理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