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第 45-47 題早期日本企業在臺灣所經營的咖啡事業皆因太平洋戰爭而中斷。戰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委員會進行日產清點,也將大部分經營咖啡事業的日本企業移接。除了1946、1947 年咖啡事業一度中斷外,接收後也陸續在屏東、臺東兩縣恢復少量栽培,往後才又逐漸在南投、雲林、嘉義、花蓮、臺南等縣進行栽培。1955 年後,重新於雲林經濟農場試驗與種植咖啡,並在斗六設置咖啡工場,為咖啡收成後的加工作業做準備。並如土地銀行於 1960 年代也曾於名下農場種植過咖啡,如花蓮縣玉里安通農場即是。怎奈臺灣的美援中斷,再加上世界咖啡收成過剩、工資成本增加等因素,沒有政府的推行與補助,臺灣咖啡事業也趨停頓。直至80 年代,雲林古坑一帶開始有人再度種植咖啡,並推出臺灣咖啡品牌,咖啡種植事業在臺灣乃又漸漸浮出枱面。而到了 1999 年 921 地震後,古坑華山因為以咖啡為社區營造主題,塑造出咖啡原鄉的意象後,也打響了古坑咖啡名號。2003 年,雲林縣政府與劍湖山世界聯手打造臺灣咖啡節及世界咖啡博覽會,此一活動後,臺灣咖啡的名號與喝臺灣咖啡的風潮終於延燒開來。(胡文青,《臺灣的咖啡》)
【題組】45. 上文所述臺灣咖啡趨於停頓的原因,不包括:
(A) 戰爭因素的影響
(B) 銷售市場的不利
(C) 生產成本的壓力
(D) 加工技術的不足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