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四(請請閱讀列文章,回答第34~37题)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發表有關臺灣地殼構造及其造山過程的TAIGER(TaiwanGeodynamic Researches)及其後續的ATSEE(AcrossTaian Strait ExplosionExperiment)計盘研究成果。中央大學經過8年研究,終於精準確認中央山脈底下的地殼深達45公里,比全球平均值35公里遗要厚,地殼厚薄可佐證板塊有無受到造山作用劇烈擠壓,研究發現中央山脈底下確有「山根」,是造山運動最活躍的地區,發生大地震的機率比較高。一座山能夠有多高,取決於地殼下方的厚度多深,因此稱山的地底厚度為山根」,臺灣這麼小的小岛,但其中央山脈卻跟美國洛磯山脈的山根厚度相仿,可見臺灣造山運動所受的壓力很大。同時,研究證實,桃图以北的北臺灣地殼厚度縮減為30公里,且無山根,代表北部區域已完成主要的造山過程,包括臺北及北海岸區域,地殼變動程度是全臺灣最低。不過,並不是地殼比較薄就不會有地震,只是作用力比較弱,受到的影響也較小,發生地震的頻率也會比較低。 
【題組】

34.下列哪一個符合上面文章描的山根模型(地殼在上、地函在下)? 
(A)


(B)


(C)


(D)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X(A)物質X匱乏時,冰棒即是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