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五、閱讀測驗 「把生物分子看得更清楚!」結構生物學最新神器–冷凍電子顯微鏡     在過去,科學家想要研究微觀世界,電子顯微鏡絕對是不二選擇!電子的波長比可見光短,使解析度高於光學顯微鏡,甚至能看見個別原子的位置;可惜的是,高強度的電子束照射樣本,樣本又處在真空環境中,常導致生物分子嚴重變質,而2017年拿下諾貝爾化學獎的冷凍電顯技術,正好可以解決電子顯微鏡的問題。         冷凍電顯技術起源於蘇格蘭科學家韓德森,他應用來觀測生物分子「菌紫質」;瑞士科學家杜波克特進一步改良操作方法:他將液體樣本鋪在金屬網格上,形成如泡沫一般的薄膜,再將薄膜浸入-190℃的液態乙烷,這時樣本中的水會變成「玻化水」,意思是水凝固時不會產生冰晶干擾觀測,而是形成無結晶的玻璃化狀態。     把樣本薄膜化,再急速冷凍,就彷彿按下時間暫停器,使生物分子保持在凍結前一刻的結構。研究者可先將生物材料調整到想觀測的環境條件下,例如:給予不同的酸鹼值,不同的反應時間,再透過急速冷凍保持其結構,就能針對同一生物分子,觀察它在不同生化機制進程的結構變化。     除了冷凍電顯技術,結構生物學的研究也運用到X射線晶體學、核磁共振光譜法,以及質譜法。這些技術的原理、適用範圍有所不同,也各有限制,研究者必須綜合不同技術的數據,才能推敲資料背後的自然法則。                                                                                                       ~改編自研之有物網頁相關文章
【題組】46.關於電子顯微鏡的優缺點,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解析度高於光學顯微鏡
(B)能看見個別原子的位置
(C)樣本要放在真空環境
(D)生物分子不會變質。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00大蔥鴨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無論甚麼東西都會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