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5) 初級標準品具備的條件。(5 分)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51499
統計:A(842),B(2613),C(704),D(11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台灣經濟發展4時期

用户評論

【用戶】王唱戲

【年級】小二下

【評論內容】剛好最近有看到這題的解說:由於我國早期工業消費品都是以賴進口,後來政府為了能自給及節省外匯,並提升相關產業的生產力;所以開始鼓勵發展工業,以國內自已生產代替進口:即進口替代時期

【用戶】Muse

【年級】

【評論內容】這些專有名詞很愛咬文嚼字, 進口替代 = 代替進口

【用戶】喬治小肥肥貓

【年級】研一上

【評論內容】所謂專家就是取一些自以為是的專有名詞

【用戶】喬治小肥肥貓

【年級】研一上

【評論內容】進口替代時期(1953-1959)這時期,台灣軍事費用高,人口急速成長,農產品出口佔總出口80%以上,呈現農業國家面貌。政府一方面發展農業,一方面透過肥料換穀、擴大農工差價方式,將農業所得引導到工業。1953年,政府實施第一期經濟建設計劃,發展勞力密集輕工業,以替代進口商品。採取提高進口關稅、限制其進口、以及外匯管制等方式,扶植民營企業,特別以紡織業為重。1959年起對生產過盛的紡織業採取促進出口政策,並改革外匯管制增加產品競爭力。台灣到1959左右,百姓生活已有改善,工業以每年10%以上的成長率快速發展,台灣創下了以農業帶動工業發展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