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36.法國大革命時期曾主張:「全體公民需具有崇高的理想與無私的愛國心,對叛徒、內奸須殺一儆百…方可整飭民心,贏得對法國大革命對許多法國人而言,既是美好的一頁,也是狂亂的一頁,英國小說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道:「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想要做官掌權,總得披大氅、掛綬帶。我們為你們大人物紡紗織布,死後卻不包裹屍布就草草掩埋。我們是織布工,卻赤身裸體,無遮無蓋。你們的統治行將結束,我們掌權的日子就要到來。我們為舊世界織好了裹屍布,造反的吼聲已響徹天外,我們是織工,從此衣冠整齊,有穿有戴。雕塑家羅丹參觀博物館,面對一些人物塑像時,曾有感而發說:「瞧!伏爾泰面對的盧梭,目光中含有無限精微的氣息,那是十八世紀諸人物的共同特性。他們都是懷疑者,他們批評從古代以來認為天經地義的〝道理〞,他們都有監視的目光。」外的戰爭。所以〝恐怖〞乃是〝美德〞的發揮。」請問:提出此項「主張」的應是下列何人?
(A)拿破崙
(B)路易十六
(C)羅伯斯比爾
(D)路易十四。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2),B(1),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