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8.「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铺糟啜醎,皆可以醉; 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 者有盡。美惡之辨戰於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謂求禍而辭福。夫求禍而辭福,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彼游於物之内, 而不游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 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鬥,又烏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 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呼。」(節錄自蘇軾〈超然臺記〉)(铺勹义:吃/糟:酒渣/醎力一/ :淡酒)根據上文,請選出正確的說明:
(A)文中可見蘇軾隨遇而安,超然物外之樂趣。
(B) 一般人常因無窮的欲望,而陷入痛苦的深淵。
(C)當人陷在物欲中,則無法看清真相。
(D)蘇軾以為只要腦袋放空,不要有想法,人就會永保幸福快樂。
(E)外物都是既高且大,所以當它靠近我時,常會令人頭暈目眩。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6
統計:A(19),B(3),C(2),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