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歷代皆有人以桃源的題材入詩。我見過一本書,號稱是桃源詩的總滙,這本書給我的印象是:眾多詩人無不別出心裁,力求不落前人窠臼,但是沒有一個詩人想到:縱然武陵漁人或南陽劉子驥又找到了桃源,那又如何?他們開闢了桃源之路,外人大量湧入桃源,桃源將和非桃源「通分」,桃源仍將消失。也沒有一個詩人指出:我們既然找不到世外桃源,何不回去治理自己的鄉邦家園,使它跟桃源一樣好?
【題組】6 文中提到「落前人窠臼」是指:
(A)安穩於內心的理想國世界
(B)武陵漁人尋不著桃源的迷惘
(C)陷入既定的老舊模式而無法創新
(D)把遵循桃源之路當作創新的前提

參考答案

答案:C[無官方正解]
難度:簡單0.844086
統計:A(4),B(3),C(157),D(15),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