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7~38          從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青玉女佩等飾物來看,這時的婦女,頭上都插有髮笄。按周代禮俗:女子年過十五,如已許嫁,便得舉行笄禮,以示成人及身有所屬;如年過二十而未許嫁,也得舉行笄禮,不過這種笄禮不及上述隆重,所用笄飾也不一樣。這種風俗,一直影響到後世,明清時期的開臉上頭(拔去臉上的汗毛,並梳上成人的髮髻)之俗,即由此發展而來。商代的髮笄實物在古墓中曾有出土,它的質料大多是獸骨,也有用象牙、寶玉製成的。在笄的上端,一般都刻有雞、鳥、鴛鴦或幾何紋圖樣。從文獻記載來看,這種髮飾不僅婦女使用,男子也可用來簪髮,且以笄的質料分別貴賤等差。                                                                 ——《中華服飾五千年‧商代髮式和髮飾》
【題組】37. 根據這篇短文,我們可以獲知女子的「及笄之年」最接近於下列哪一個選項所指稱的年齡?
(A)始齔之年
(B)志學之年
(C)而立之年
(D)不惑之年。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18919
統計:A(4),B(68),C(2),D(0),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自己整理出來的年齡用語、年齡詞彙

用户評論

【用戶】evalarry26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及笄之年─女子成年(古時女子十五歲許婚,便束髮加笄,表示成年。笄,髮簪)始齔之年─小孩子,到了換齒的年齡,約七、八歲(齔,音ㄔˋㄣ,指齡年齡)志學之年:十五歲而立之年:三十歲不惑之年:四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