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甲、乙二文,請回答第 28 題。
甲、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於傳有之。」曰:「臣弒其君,可
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孟子.梁惠王》上)
乙、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
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敺魚者,獺也;為叢敺爵者,鸇也;為湯、武
敺民者,桀與紂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敺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為不畜,終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
陷於死亡。《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孟子.離婁》上)
28. 根據以上甲、乙二文,下列孟子對於君王行仁、行暴的討論,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孟子認為毀壞仁道及正義的紂王已經沒資格稱為君,只配稱為一夫

(B)孟子認為武王伐紂、湯放桀,這種大逆不道的弒君行為都是不合乎禮的

(C)孟子認為桀、紂失去天下最根本的原因是失去了天下老百姓的心

(D)孟子認為想得到民心有一定的道理,人民想要的為他們積聚,人民討厭的不要加予他們

(E)行暴已久的君王若想要改變自己施政方式,及時行仁政猶求三年之艾,是一蹴可幾的

參考答案

答案:A,C,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X(A)物質X匱乏時,冰棒即是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