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己. 器官捐贈者用大愛接力,讓更多病人延續生命。但這群「遺愛天使」在器捐多年推動下,人數只緩步上升,今年度為304人、器捐量966例,但等待接受器官移植者卻有9405多人。器捐中心表示,器捐常卡在「家屬」這關,光靠衛福部努力不夠,建議教育部配合教育向下扎根,讓生命教育傳播更遠。據器捐中心統計數字顯示,自民國102年器捐人數突破200大關後,直至今年底才突破300大關,但對比9405名等候器官移植者,大愛器官來源仍稀少。衛福部今年10月開放無心跳器捐,就是為了增加更多器官來源。  器捐中心執行長江仰仁不諱言,勸募器官最大困難在於「死留全屍」本土文化觀念,就算亡者往生前曾簽器捐同意卡,每年仍約有10到20名亡者家屬反對器捐,雖是違背亡者意願,但為了免於法律爭訟,醫療團隊也不敢得罪。振興醫院社會服務課長蘇叙文說,該院勸募器官多是家屬主動提起,亡者器捐才會100%成功。若家屬沒提,關鍵點則在醫師,若評估病患狀態符合器捐後,開口向家屬說明,後端勸募團隊啟動比較順利。但她也說,器捐最重要的是讓亡者及家屬心安,若家屬情緒痛苦,在醫師進行腦死判定期間可隨時喊停。江仰仁說,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規定,摘取器官的醫療機構需善盡捐贈者醫療及禮俗上必要之注意,所以不只是眼角膜,只要家屬認為有需要,移植團隊有義務放入假肝、假腎等;捐骨骼者更需要義骨模型撐住,避免捐贈後大體變得軟趴趴;捐皮膚者則會用紗布包覆傷口,再幫捐贈者穿衣服遮起來。「有時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刀都開完了,捐贈者大體都還沒處理完。」江仰仁說,移植團隊對捐贈者十分尊重,護理師會慢慢為捐贈者擦乾淨、著裝,花3到4小時以上跑不掉,「恢復外觀,我們才對得起家屬。」另外為了提升國內民眾簽署器官捐贈的意願,衛生福利部已修法通過,屍體捐贈器官若超過兩個器官,其中一個器官可指定給等候移植的五親等內的親屬或配偶;除此之外,103 年10月1 日施行的新修正「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器官捐贈者的配偶及三親等內血親日後如需等候移植時將享有優先權!  有移植醫師認為,健保給付是自捐贈者身上「摘取」器官後才給付,若從「勸募」器官就能給付,誘因多,可讓勸募團隊更積極主動勸募器官。但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說,健保是以「醫療給付」為主,勸募器官不在醫療業務範圍,目前沒有考量。 江仰仁認為,用錢鼓勵醫院勸募器官是「下下策」,且器捐中心本來就有支付勸募團隊人事、檢驗與交通經費。他說,想立即提升器官來源,除非政府立法讓人民從「表態」器捐,變成表態「不器捐」,但這很難做到,所以建議教育部應共同投入推廣,讓生命教育從小紮根,才可能讓器捐突破本土文化難關。 改編自《器捐遺愛天使少 卡關在台灣本土文化 聯合報新聞》40.關於本文的敘述,以下何者正確?
(A)即使家屬反對,亡者若已填寫捐贈書,醫院仍會執行
(B)台灣的遺愛天使在社會大力推廣下,每年大量成長
(C)台灣每年等待器官移植者人數遠大於捐贈者
(D)健保署長鼓勵醫生用錢勸募器官捐贈。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