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陸) 台灣鋏蠓(Forcipomyia taiwana),俗稱小黑蚊,是一種必須緊貼人體裸露的皮膚吸食血液,才能繁殖後代的蠓科(Ceratopogonini)生物,就像蚊子一樣,只有雌成蟲才會吸食人血;在雌蟲在吸血後3~5 天會在潮濕、光亮有青苔或藍綠藻滋生的土壤表層產卵,每隻吸飽血的雌蟲約可產出 30~35 粒卵,卵經過約 3 天後孵化為幼蟲,幼蟲不會孳生在水中,喜歡生活在有遮陰、潮濕含砂質及腐植質生有青苔或藍綠藻的表土層,並以青苔為糧食,同樣地,蛹在水中也不會羽化。由於蟲體微小,當牠吸血時受害者往往不易察覺,被叮咬後,患處隨即紅腫,奇癢難忍,體質比較敏感的甚至需要就醫治療;因此為了有效防治小黑蚊,整頓陰暗潮濕可能長有青苔或藍綠藻的表面環境,是首要的任務,而目前的嘗試的作法:如土壤布菌法:布養環境保護用微生物,分解土壤表層的藍綠藻類,來阻斷小黑蚊幼蟲的食物來源,進而減少小黑蚊的幼蟲數量;或利用捕食性天敵,如蜻蜓等..。(科技大觀園 小黑蚊的防治) 40.根據此篇文章,請問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台灣鋏蠓為不完全變態
(B)青苔與藍綠藻都屬於植物界
(C)利用土壤布菌法、捕食性天敵來減少蟲害,是屬於「生物防治」的方式
(D)目前清除孳生積水源,是最有效防治小黑蚊的方法。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