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7.發展成為台灣「歌仔」的錦歌,原為
(A)宜蘭 
(B)苗栗 
(C)閩南 
(D)閩北 地區的民歌。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491639
統計:A(133),B(0),C(147),D(4),E(0)

用户評論

【用戶】Mymy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錦歌,原名歌仔或什錦歌,又稱乞食調。1953年定名為錦歌。這是一種有器樂伴奏的歌唱形式,是福建省閩南地區漢族民間曲藝之一,流行于以漳州為中心,包括廈門、晉江、龍溪在內的閩南平原地帶及臺灣省和南洋諸島華人聚居地等。據地方史志記載,錦歌是宋、元年代福建閩南漢族地區性民歌、民謠基礎上形成,吸收了戲曲、南曲、南詞的養分,經過民間藝人揉融而成,流傳于福建閩南廣大農村地區。http://www.chinesewords.org/dict/316298-185.html

【用戶】Mymy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錦歌,原名歌仔或什錦歌,又稱乞食調。1953年定名為錦歌。這是一種有器樂伴奏的歌唱形式,是福建省閩南地區漢族民間曲藝之一,流行于以漳州為中心,包括廈門、晉江、龍溪在內的閩南平原地帶及臺灣省和南洋諸島華人聚居地等。據地方史志記載,錦歌是宋、元年代福建閩南漢族地區性民歌、民謠基礎上形成,吸收了戲曲、南曲、南詞的養分,經過民間藝人揉融而成,流傳于福建閩南廣大農村地區。http://www.chinesewords.org/dict/316298-185.html

【用戶】Mymy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錦歌,原名歌仔或什錦歌,又稱乞食調。1953年定名為錦歌。這是一種有器樂伴奏的歌唱形式,是福建省閩南地區漢族民間曲藝之一,流行于以漳州為中心,包括廈門、晉江、龍溪在內的閩南平原地帶及臺灣省和南洋諸島華人聚居地等。據地方史志記載,錦歌是宋、元年代福建閩南漢族地區性民歌、民謠基礎上形成,吸收了戲曲、南曲、南詞的養分,經過民間藝人揉融而成,流傳于福建閩南廣大農村地區。http://www.chinesewords.org/dict/31629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