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60. 清朝傳統詩中的台灣八景「斐亭聽濤」與「澄臺觀海」,其中斐亭、澄臺係指何地?
(A)赤崁樓
(B)道署內的亭園(寓望園)
(C)安平古堡
(D)二鯤身。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05237
統計:A(33),B(1476),C(90),D(117),E(0)

用户評論

【用戶】Duck Lin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斐亭聽濤」為台灣八景之一,歷史上的臺灣八景最遲於康熙35年(1696)高拱乾之《臺灣府志》中便已提及,此八處美景一般認為是指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雞籠積雪、東溟曉日、西嶼落霞、斐亭聽濤、澄臺觀海。斐亭位於昔日臺灣府城臺廈道衙署後院,清康熙32年(1693)由臺廈兵備道高拱乾所建,斐亭左邊另建澄臺。其時臺廈道衙署附近除了市街外,並無其他山光美景,高拱乾於衙署後的寓望園內建造一座亭子,由於周遭茂竹環繞,乃取《詩經》〈衛風.淇奧〉「菉竹有斐」名為「斐亭」。由於府城地勢東高西低,西邊面海,斐亭與澄臺構築在臨海高坡上,茂竹環密,風晨月夜,發出謖謖之聲,夾雜著陣陣浪濤聲,自然天籟的雅致情景,使文人墨客流連忘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