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海洋台灣 (節錄改寫)      尹萍  望安是澎湖群島當中的一個小島,在這兒,你往往不經意的迎接到歸航的漁舟。有些漁人就在他家門前的海邊隨意地靠岸,從舟上搬下一箱又一箱的魚獲。不一會兒,便看見他挑著扁擔,沿著望安那唯一的一條小街,挨家挨戶地推銷新鮮海產了。夏天是澎湖的旅遊旺季,連望安這樣的小漁村,街上僅有的幾家餐館,也坐滿了來吃海鮮的客人。可是每年到澎湖度假的客人,總覺得海鮮的種類和數量一年比一年減少,連小管○1 ,好像都沒以前肥碩。「就是啊。」老闆娘阿玉發牢騷:「現在漁船越來越難做了,海裡的魚越來越少。」「什麼原因呢?」「大家抓得多了嘛。」她想了想又說。有一個名詞,叫做「過漁」。捕得的魚,體積普遍比以前小,表示漁撈已經超過大自然可以補充的合理限度。魚體繼續縮小,那就應了一句古話:「竭澤而漁」,終有吃不到魚的一天。因為人口增加,消費量增加,全世界都有過度漁撈的現象,但是台灣的問題特別嚴重:「台灣的漁船密度太高,又多使用拖網。」著名的海洋科學家陳鎮東說。拖網對海洋生態的破壞力驚人。它無所不拖,要的不要的、成熟的不成熟的,甚至垃圾,都拖起來。一般人不吃的魚、沒長大的魚,便包在網內,掛在網上,做了無謂的犧牲,破壞了海洋的食物鏈。沿海、近海使用的拖網和遠洋使用的刺流網,都是很有效的漁法,只要遵守遊戲規則,它不是不能用。「按規定,離岸五百公尺以內不准用拖網」因為緊靠岸邊的多是未成長的幼魚;再者岸邊水淺,一網下去,必定大小通吃,無一遺漏。在較深的海裡下網,網住的就是底棲的大魚,表層的幼魚可以逃過一劫,成長繁殖。「但我們的漁民不管。」陳鎮東搖頭:「台灣海峽過漁,漁民心裏明白的很。」台灣海峽是比較封閉的海域,外面的魚類不大進得來,過漁之後,魚源更不容易恢復。「海洋資源耗竭是明顯的事實。」學者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因素──人心貪婪:「能抓一噸的魚,我幹嘛只抓五百斤?」海洋大學水產學院院長孫寶年如此描述漁民的心理:「再說,我不抓別人會抓,我不做別人會做,那為什麼要讓別人做,我自己不做呢?」1:小管──槍烏賊科的軟體動物。
【題組】9.「按規定,離岸五百公尺以內不准用拖網」的主要原因為何?
(A)確保岸邊住戶的人身安全。
(B)維護海洋觀光的景色。
(C)避免漁民之間的地盤紛爭。
(D)容易捕撈到幼魚,無法永續經營。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0),C(0),D(2),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