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下列用字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A)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B)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介
(C)悟已往之不監,知來者之可追
(D)不積傀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25
統計:A(12),B(27),C(0),D(4),E(0)

用户評論

【用戶】Sabrina Wa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A)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意思是說,看到善的行為,就唯恐自己達不到;看到不善的行為,就好像把手伸到開水中一樣趕快避開。湯,古時指熱水。孔子用『探湯』這一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一個人看到不好的事情時所應采取的態度。後世常用這句話來警示從政者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敬畏之心。(B)《詩經.大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指提意見的人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說的缺點也可以引為警戒。(C)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引自楚國接與勸孔子歸隱所唱的歌詞。諫解作糾正、更改,追解作補救。原文連結(D)《荀子‧勸學》:「不積跬(ㄎㄨㄟˇ)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用戶】Sabrina Wa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A)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意思是說,看到善的行為,就唯恐自己達不到;看到不善的行為,就好像把手伸到開水中一樣趕快避開。湯,古時指熱水。孔子用『探湯』這一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一個人看到不好的事情時所應采取的態度。後世常用這句話來警示從政者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敬畏之心。(B)《詩經.大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指提意見的人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說的缺點也可以引為警戒。(C)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引自楚國接與勸孔子歸隱所唱的歌詞。諫解作糾正、更改,追解作補救。原文連結(D)《荀子‧勸學》:「不積跬(ㄎㄨㄟˇ)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