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十、電腦中的行程(job)會依照中央處理器的行程排程程式(Job Scheduler)的安排來進行處理,一個行程的「完整完成」 (turnaround)時間,包含「CPU 執行」時間與「等待 CPU」時間兩個參數,我們可以用所有行程等待 CPU 服務的平均「等待 CPU」時間來評估一個電腦的效能。而 CPU 對於行程處理工作的安排演算法,有「先來先作」 (First Come First Serve,FCFS) 、「高優先權先作」 (High Priority Job First, HPJF) 「循環分配」與 (Round RobinScheduling, RRS)等三種工作模式。假設執行 FCFS 模式時不考慮優先權,另 RRS模式時之時間配額最多為 20 秒,如所需少於 20 秒時可以提早結束。請依下述行程的處理資訊,計算不同行程處理工作演算法的「等待 CPU」服務之平均時間。 (15 分)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285
統計:A(69),B(130),C(144),D(1657),E(0)

用户評論

【用戶】Chia Hui Huan

【年級】研一下

【評論內容】第一代~第三代---------實證主義第四代--------------------自然論

【用戶】y080311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請問...有人能用白話文說一下這四代是甚麼意思嗎@@(總覺得沒看懂只能死背~~

【用戶】于神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除了第一代外,之後的每一代都在推翻前一代的評估方法。第一代 是政策評估的始端,評估操作者是數理家性格(技術匠),關在房間(實驗室)裡自己量一量、測一測、玩一玩。由於重視的是”有誰”評估而不是管他是誰的評估,所以評估的結果必然被輕忽。第二代 推翻第一代的做法,開門走到戶外去,這次評估人員是有人文底子(描述者),將所見所聞照實記錄、訪問、觀察,然後表述。但是太中立客觀,所以被詬病。第三代 推翻第二代的做法,「說我們太中立客觀,指不出味道,好,咱改!」,於是評估人員成了客觀又能說出味道的人士(判斷者)。名嘴比較趨近這一代的人。將實際結果和可能產生的結果相互比一比,不嫌煩擾聒噪,還能討論出一番樂趣來~第四代 推翻前面幾代的做法,「現在社會多元且問題複雜,要與時俱進,才是進步!」找大家來聊聊談談”政策執行這回事”,進行協商,達成共識,是不是要變換改進過去作法,讓未來更美好!什麼公聽會的大概就是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