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閱讀測驗(第30至35題每題2分共12分)※有關粒線體與葉綠體的起源’被生物學家廣泛接受的理論爲內共生作用。粒線體的起源可能爲好氧菌 (aerobicbacteria)被變形蟲狀真核細胞吞噬之後所形成。葉綠體的起源可能爲光合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被變形蟲狀的真核細胞吞噬之後所形成。與內共生作用理論相符的證據爲粒線體與葉綠體這兩種 胞器都有雙層膜的結構,且皆具有環狀DNA及核糖體,能自行合成少部分本身所需的蛋白質,並且能經由 中間部位縊縮而完成自我分裂,因此被稱爲半自主性胞器。內共生大約發生在15億年到7億年前。以粒線體爲例,一開始是一個大的真核細胞吃入一個小的原核細胞,在胞內形成食泡,待消化分解 原核細胞之細胞壁後,則停止相關消化作用,進而建立起共生的關係。宿主可以提供粒線體養料,而粒 線體提供宿主能量。共生原本不一定是絕對,但共生久了之後,這兩個細胞開始互相依賴,把自己不必 要的基因丟掉,最後變成難捨難分的絕對共生。有人稱這種內共生的現象是數百萬年的消化不良。
【題組】30有關葉綠體與粒線體的比較,何者正確?
(A)葉綠體是行光合作用的胞器,粒線體是行呼吸作用的 胞器
(B)粒線體能將光能轉爲化學能
(C)葉綠體能將葡萄糖轉爲ATP及熱能
(D)粒線體爲動物細胞特有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1),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