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現代雕塑的《無盡之柱》(圖2)是當代雕塑最具詩意與哲理的標竿。《無盡之柱》是為了紀念1916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日烏河沿岸戰鬥中犧牲的羅馬尼亞戰士而做的,又名《無限的謝意》、《天堂之柱》。《無盡之柱》以六邊形為基本單位,不斷重複延伸。這種簡單的重複,使人的意念淨化集中,仿佛要讓人們摒除各種誘惑或煩擾,而進入一種類似原始宗教情感的體驗中,作為現代主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比喻性的,由各種材質構成,包括閃閃發光的青銅、大理石、石頭、木材。他以優雅的幾何形式重新審視雕塑的軀體和想法的藝術表現,通常是具備卵形和橢圓形狀的特點,來喚起運動的,靜止的和反射精神層面的。以上說明的,是哪一位雕塑家的作品?


(A)羅丹(Auguste Rodin)
(B)赫普沃斯(Barbara Hepworth)
(C)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
(D)亨利·摩爾(Henry Moore)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67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nom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C)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現代主義的濫觴,康斯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âncusi)。1876年誕生於羅馬尼亞喀爾巴阡山脈單純的鄉間,在完成藝術學位後搬到巴黎,在此完成他一生中大部分的作品。曾短期擔任羅丹的助手,被後人譽為20世紀繼羅丹之後、開創現代主義的雕塑先驅。終其一生透過作品研琢物的本質與其形式表現,最常使用的媒材是木材、石材、青銅,代表作眾,以運送至美國時引發官司的《空間之鳥》與為羅馬尼亞創作的戰爭紀念雕塑《無盡之柱》最廣為人知。布朗庫西於無盡之柱開幕典禮上曾說這是一件「未完成品」(inachevée),這個巨型的雕塑由15.5個重複的菱形單元構成,末端部分為一半的單元。他指涉的是對戰爭的追思、抑或創作的本質,或是形式?也許都是,被摯友杜象暱稱為「親愛的老人」的布朗庫西,不注重藝術理論,卻不斷地透過雕塑創作,為下一個世紀的藝術帶來新的詮釋。康斯坦丁·布朗庫西 無盡之柱 羅馬尼亞特爾古日烏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3ynvkqo.html

【用戶】a7451823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赫普沃斯(Barbara Hepwo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