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11.( )以色列建國後70年間,共歷經幾次主要的中東戰爭? 
(A)3 
(B)4 
(C)5 
(D)6。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我要上榜

【年級】研二上

【評論內容】1947年11月-1949年3月第一次中東戰爭 1948年以色列為爭奪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發生的大規模戰爭,它使以色列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將巴勒斯坦英帝國託管地的剩餘地區分成分別由埃及和外約旦控制的地區。戰爭中有96萬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淪為難民,戰爭激化了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國家和美、英的矛盾。1956年10月29日-11月7日第二次中東戰爭 稱為蘇伊士運河戰爭、第二次中東戰爭、西奈戰役或卡代什行動,是一次於1956年發生在埃及的國際武裝衝突,當時埃及與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的軍隊爆發戰爭。英、法、以三國的結盟是一種利益的接合:英法兩國對蘇伊士運河有著貿易利益,而以色列則需要打開運河,以讓以色列船只得以通航。1967年6月5日-6月10日第三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方面稱六日戰爭,阿拉伯國家方面稱六月戰爭,亦稱六.五戰爭、六天戰爭,發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發制人」戰爭的一個典範。它發生在以色列國和毗鄰的埃及、敘利亞及約旦等阿拉伯國家之間。戰爭從6月5日開始,共進行了6天,結果埃及、約旦和敘利亞聯軍被以色列徹底打敗,是20世紀軍事史上最具有壓倒性結局的戰爭之一。 1967年6月5日-6月10日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年6月5日-6月10日第三次中東戰爭埃以消耗戰爭是1967年至1970年埃及與以色列之間的有限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佔領埃及的西奈半島。於是埃及發動消耗戰爭,試圖創造對埃及有利的談判環境來收回西奈半島。然而,埃及的目標並未實現。1970年,埃及和以色列簽署停戰協議,停戰分界線還是維持在消耗戰爭開始時的狀態,而且雙方沒有繼續和平談判。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贖罪日戰爭、齋月戰爭、十月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的頭一至兩日埃敘聯盟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周,敘軍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在兩軍之間攻擊,越過蘇伊士運河(原來的停火線)。直到聯合國停火令生效為止,已經殲滅了一隊埃及軍隊。西奈戰線從10月6日至15日的戰況 西奈戰線從10月15日至24日的戰況 1982年6月4日-9月29日       第五次中東戰爭,又稱黎巴嫩戰爭。以色列藉口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裝暗殺,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部隊,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敘利亞軍隊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幾天時間就佔領了黎巴嫩的南半部。       這次戰爭是巴勒斯坦問題的延續,以色列發動戰爭的主要目的是消滅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企圖在黎巴嫩建立一個親以政權,趕走敘利亞在黎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