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在義賣會上,有位母親,給她三歲的孩子買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氣球。孩子歡天喜地的抓著繫在氣球上那根細線,一蹦一跳地走著、走著,一個不小心,手一鬆,氣球脫手而出,高飛而去。孩子起先是驚愕、然後是難受,五官瞬間因悲傷擠得走位,眼看淚水即將氾濫,他的母親這時蹲了下來,用愉快的聲調大聲說:「瞧,寶貝,氣球媽媽呼喚它回家吃飯了,你還不趕快和它說再見!」孩子聽了,剎時忘了悲傷,舉起胖胖的小手,對著慢慢飛遠的氣球,大聲喊:「再見,再見!」圓圓的眸子,閃著亮亮的笑意。氣球飛走的那一剎那,如果這位母親說:「別哭,媽媽再給你買一個。」孩子無意中可能得到一個錯誤訊息:自己犯錯,大人會承擔、會補償,也許從此養成依賴的心理;如果她罵:「哎呀,你真笨!連個小小的氣球也抓不住!」孩子可能便會對自己失去信心,陰陰鬱鬱地形成自卑的心理;如果她嘆息:「賣氣球的人已經走了,媽媽沒辦法再給你買啦!」孩子日後碰到困難,或許就同樣產生束手無策的沮喪感。然而這一位母親,不但有「化險為夷」的機智,而且,最重要的是,她用潛移默化的方式把一種健全的人生觀,給她親愛的孩子,懷裡的牛奶缽跌碎在地,對著灑了一地的牛奶痛哭流涕,又於事何補呢?實際上,生活裡發生的任何小事,如果處理不當,都可能產生潛在的惡性影響。讓我們為這母親的表現大力擊掌吧。──改寫自(牡丹文亭和氣球說再見)
【題組】問題四:根據文章內容,媽媽對因為失去氣球而悲傷的孩子,所說的話,在潛移默化中將給孩子怎樣的影響?

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