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闊讀下文,回答14-15題古今大藝術家在少年時所做的工夫大半都偏在摹仿。来開朗基羅費過半生的工夫研究希 臘、羅馬的雕刻,莎士比亞也費過半生的工夫摹仿和改作前人的劇本,這是最顯著的例。中 國詩人中最不像用過工夫的莫過於李太白,但是他集中摹擬古人的作品極多,抵略看看他的 詩題就可以見出。杜工部說過:「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兹」,他自己也說過:「解道長江靜 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他對於過去詩人的關係可以想見了。藝術家從摹仿入手,正如小兒學語言,打網球者學姿勢,跳舞者學步法一樣,並沒有什 麼玄妙,也並沒有什麼荒唐。不過這工夫祇是創造的始基。沒有做到這步工夫或是做到這步 工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創造。我們在前面見過,創造是舊經驗的新綜合。舊經驗大半得諸 摹仿,新综合則必自出心裁。像格律一樣,摹仿也有流弊,但是這也不是摹仿本身的罪過。從前學者有人提倡摹仿, 也有人唾罵摹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實並不衝突。顧亭林的{日知錄> 裏有一條說:「詩文之所以代變,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襲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語。今且千數百年矣,而猶取古人之陳言--而摹仿之,以是為詩可乎?故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這是一段極有意味的話,但是他的結論是突如其來的。「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 一句和上文所舉的理由恰相反。他一方面見到摹仿古人不足以為詩,一方面又見到不似古人 則失其所以為詩。這不是一個矛盾麼?這其實並不是矛盾。詩和其他藝術一樣,須從摹仿入手,所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則失 其所以為詩;但是它須歸於創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則失其所以為我。創造不 能無摹仿,但是抵有摹仿也不能算是創造。凡是藝術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祇 有匠人的手腕而沒有詩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創作;祇有詩人的妙悟而沒有匠人的手腕,即創 作亦難盡善、盡美。妙悟來自性靈,手腕則可得於摹仿。匠人雖比詩人身分低,但亦絕不可 少0青年作家往往忽略這一點。(朱光潛《談美》)
【題組】14.下列關於本文內容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中國詩人中,李白摹仿之作是相對少的
(B)摹仿乃是利用過去的經驗,吸收已有而得
(C)顧炎武《日知錄》所言,可知他题昌摹仿
(D)要成爲藝術家’娜比手腕鶴重要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50794
統計:A(11),B(41),C(5),D(1),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