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皮亞傑認為在「無律期」的兒童,沒有道德觀念,也不可能依據任何道德原則來決定自己的行為,例如:肚子餓就哭。請問:此行為類似佛洛伊德的那一項理論?
(A)主我
(B)本我
(C)自我
(D)客我。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15642
統計:A(11),B(146),C(5),D(0),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建構論」的主要代表人物、皮亞傑 道德論

用户評論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在心理動力論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佛洛伊德提出相關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本我為與生俱來的,亦為人格結構的基礎,日後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為基礎而發展。本我只遵循一個原則——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意為追求個體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飽足與性慾的滿足,以及避免痛苦。佛洛伊德認為,享樂原則的影響最大化是在人的嬰幼兒時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現最突出的時候。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X(A)物質X匱乏時,冰棒即是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