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科普文章︰更環保的「塑膠」 何哲欣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方便、耐用的塑膠製品一直是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幫手,但是不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的塑膠廢棄物,卻也成了破壞環境的兇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同大學生物工程學系陳志成教授與淡江大學化學工程系董崇民教授等人合作的「綠色材料」研究計畫,已開發出生物可分解的塑膠,大大降低了塑膠製品對環境的負荷。不同於以往以 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PP(聚丙烯)、PS(聚苯乙烯)為材質的塑膠不易分解,生物可分解的塑膠以聚羥基烷酯(polyhydroxyalkanoate, PHA)、澱粉或其他可分解聚酯類為主要成分。如 PHA 可以由微生物在消化過程中所產生的水解酵素或解聚合瓷分解成小分子,最後被微生物所吸收。除了解決廢棄物的處理問題外,也因為 PHA 可以利用澱粉、米糠、麥麩、大豆等便宜的農業原料或副產物,做為碳源與氮源進行發酵而生產,陳志成教授認為,「PHA 降低了對石油原料的依賴,同時也可以做為醫學用材料。」PHA 的應用範圍很廣,可以塗抹在紙杯、餐盒表面幫助防油、防水,也比過去塗抹的臘更耐熱,不需擔心受熱溶化讓人吃進肚子裡。民國 92 年元月起政府的限用塑膠袋政策,讓一般民眾改以紙製品代替塑膠袋、餐具。事實上,不能防潮、阻隔氣體,柔軟及撕裂強度差的紙製品,還是無法完全取代塑膠在民生用品及工業產品上做為包裝和緩衝材料的用途,何況紙製品的生產要耗費大量木材、水電,也不是很環保。 董崇民教授認為,PHA 的開發,能在便利、不環保的塑膠製品與昂貴、不耐用的紙製品之間,成為兼具兩者優點的第三種製品,同時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溫室氣體效應。董教授指出,市面上充斥著許多標榜生物可分解的塑膠製品,讓民眾誤以為這些塑膠對環境已經不再構成威脅,但這些塑膠製品未必能完全被生物分解。董教授說,政府已經訂出生物可分解的檢驗標準,希望 PHA 製成的塑膠能早日大量生產、應用,讓使用的塑膠製品可以更環保。
【題組】3.文中首段提到的「綠色材料」研究計畫,主要是指什麼? 
(A)推廣限用塑膠袋的政策
(B)研究發展出聚羥基烷酯 
(C)能分解聚氯乙烯等材質 
(D)加強使用紙類免洗用品。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1),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