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列選文,回答第67至69題 八股文又稱四書文、八比文、時文、時藝、制藝、制義,是中國考試制度中所規定的一種特殊文體。當時士人參與科舉考試必須通過三場的考試,分別是鄉試、禮部會試及殿試。不過寫法或偶或散,初無定規。後經王鏊、謝遷、章懋等人提倡,八股文逐漸形成了以講究格律、步驟,並逐漸形成比較嚴格的程式。成化二十三年,始由「經義」變為開考八股文,規定要按八股方式作文,格式嚴格,限定字數,不許違背經注,不能自由發揮。後來的一位皇帝意識到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空疏無用,實於政事無涉」,遂廢止八股文。但後年,禮部侍郎黃機上疏:「先用經書,使闡發聖言微旨,以觀心術。不用經書為文,人將置聖賢之學於不講,請復。,當時的皇帝恢復八股文考試。直到1902年,政府宣佈停止科舉考試使用八股。1904年,當時政府舉行了最後一次科舉,翌年起廢除。                                                        部分節錄自 維基百科
【題組】67. 若依上述內容判斷,文中所提及「成化二十三年」應該是哪一個朝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非常困難0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