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一、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以上為《孫子兵法》〈謀攻篇〉中的節錄文章,請回答以下五個問題:
【題組】1.「上兵伐謀」之義為:
(A)用兵之最上策,乃以謀略使敵人之企圖或計畫,在未成熟之前即被破壞或挫折,而達到唯我之意志是從的目的
(B)用兵之最高境界,在於透過出兵與外交的交互運用,形成敵方不可抗拒之勢力,而快速達成政治目標
(C)最精良的戰力,必須用來攻打敵方負責運籌帷幄的主帥所在地;此與現代之「斬首戰」概念相通
(D)上等的將帥人才,必須具有高度的智謀條件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103
統計:A(331),B(67),C(8),D(18),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