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下列唐詩,何者與陶淵明的桃花源典故有關?
(A)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B)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C)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D)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44108
統計:A(33),B(16),C(221),D(27),E(0)

用户評論

【用戶】神墨王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B)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唐·劉禹錫)七言絕句引用典故:無人不道看花回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唐詩鑑賞辭典》:(1)玄都觀:觀,道教廟宇。玄都,觀名。(2)紫陌:京城的街道。紅塵:大路上揚起的塵埃。(3)劉郎:作者自己。劉禹錫此詩,通過人們在長安一座道士廟──玄都觀中看花這樣一件生活瑣事,諷刺了當時的朝廷新貴。永貞元年(805),即貞元二十一年,劉禹錫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到了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時被貶的柳宗元等人。這首詩,就是他從朗州回到長安時所寫的,由於刺痛了當權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為遠州刺...

【用戶】神墨王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C)出自於張旭的《桃花溪》朝代:唐代作者:張旭原文: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作者:佚名譯文一座高橋隔着雲煙出現,在岩石的西畔詢問漁船。桃花整天隨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註釋⑴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縣桃源山下。⑵飛橋:高橋。⑶石磯:水中積石或水邊突出的岩石、石堆。漁船: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語句。⑷盡日:整天,整日。⑸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用戶】神墨王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D)出自於崔護的《题都城南庄》朝代:唐代作者:崔護原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作者:佚名譯文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長安南莊的這戶人家門口,姑娘你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交相輝映,顯得分外緋紅。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遊,姑娘你那美麗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裏,只有滿樹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風。註釋⑴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⑵人面:一個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⑶不知:一作“秖今”。⑷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用戶】神墨王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B)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唐·劉禹錫)七言絕句引用典故:無人不道看花回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唐詩鑑賞辭典》:(1)玄都觀:觀,道教廟宇。玄都,觀名。(2)紫陌:京城的街道。紅塵:大路上揚起的塵埃。(3)劉郎:作者自己。劉禹錫此詩,通過人們在長安一座道士廟──玄都觀中看花這樣一件生活瑣事,諷刺了當時的朝廷新貴。永貞元年(805),即貞元二十一年,劉禹錫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到了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時被貶的柳宗元等人。這首詩,就是他從朗州回到長安時所寫的,由於刺痛了當權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為遠州刺...

【用戶】神墨王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C)出自於張旭的《桃花溪》朝代:唐代作者:張旭原文: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作者:佚名譯文一座高橋隔着雲煙出現,在岩石的西畔詢問漁船。桃花整天隨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註釋⑴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縣桃源山下。⑵飛橋:高橋。⑶石磯:水中積石或水邊突出的岩石、石堆。漁船: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語句。⑷盡日:整天,整日。⑸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用戶】神墨王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D)出自於崔護的《题都城南庄》朝代:唐代作者:崔護原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作者:佚名譯文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長安南莊的這戶人家門口,姑娘你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交相輝映,顯得分外緋紅。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遊,姑娘你那美麗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裏,只有滿樹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風。註釋⑴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⑵人面:一個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⑶不知:一作“秖今”。⑷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