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
 農委會特生中心 16 日表示,根據「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調查團隊分析,2014 年至 2019 年期間度冬水鳥族群有 13 種水鳥數量明顯減少。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表示,水鳥減少的原因,可能和各類型濕地的面積縮減和棲地品質劣化有關,將再執行進一步的研究探討,未來計畫研擬跨國監測指標。調查發現,狀況最嚴重的地區是重要度冬水鳥熱點蘭陽平原,共有 9 種水鳥數量明顯減少,包括赤頸鴨、磯鷸、小環頸鴴、長趾濱鷸、小青足鷸、太平洋金班鴴、田鷸、鷹斑鷸和黑腹濱鷸。特生中心研究員林瑞興說,其中 4 種數量減少與水稻田面積縮減有關。
 另外一處外海常有大面積泥灘地的彰化沿海,則有蒙古鴴、鷹斑鷸、赤足鷸和三趾濱鷸的數量明顯減少。至於在整個台灣,團隊調查發現東方環頸鴴、青足鷸、磯鷸和長趾濱鷸的數量明顯減少,只有白冠雞的數量有所增加。
 團隊觀察發現,這些水鳥會棲息在沿海泥灘地、河口、水稻田、魚塭和埤塘等各種濕地環境,因此團隊認為,維持各種濕地環境的面積和棲地品質,避免水鳥棲地遭到開發和污染,將是未來保育遷徙水鳥的核心行動。
 林大利表示,目前還不確定鳥類數量減少的確切原因,未來希望能透過與國際濕地聯盟(WetlandsInternational)、亞洲東亞澳遷徙線(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EAAF)的國家合作,跨國監測鳥類數量,找出其他國家可能造成鳥類減少的原因。
 林大利提到,若是水鳥飛來的地區,例如西伯利亞、日本、韓國的鳥類數量沒有減少,而是飛到台灣後才減少,那台灣就必須要檢討,可以改善的方式有增加水鳥棲地面積,確保棲地不受污染等。「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未來也會持續檢測水鳥數量。
 日本學者天野達也、澳洲學者傑克森認為,「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的推動,補足了東亞澳遷徙線上遷徙水鳥的資料空缺,是掌握東亞水鳥狀態和濕地環境品質的重要拼圖。
 「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是來自中華鳥會、台北鳥會、高雄鳥會及特生中心共 1054 名賞鳥者推動的度冬水鳥公民科學團隊。今年年初,該團隊完成分 176 個樣區的鳥類調查,監測範圍涵蓋台澎金馬與東沙島,共記錄 350 種,32 萬 3979 隻的鳥類,合計 2 萬多筆調查資料將全面開放。
                                                                                                                            環境資訊中心
【題組】46. 根據文章,團隊未來保育遷徙水鳥的核心行動主要為何?
(A)減少水稻田、魚塭和埤塘
(B)與外國團隊共同合作,進行人工繁殖
(C)保育溼地環境,避免棲地遭到開發和污染
(D)設立自然保護區,禁止遊客觀賞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X(A)物質X匱乏時,冰棒即是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