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26~28題下文節錄自崔樂泉《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圖錄》,請閱讀並回答下列問題。  投壺又稱「博壺」,既是博奕的器具也是博戲之名。始見於春秋,盛行於漢唐,清代漸衰。壺形廣口大腹、初為陶製,後以瓷或金屬製成。其法為賓主各持壺矢,距壺五至九尺,向壺內投擲,以籌或馬①計數,投四矢為一局,司射之人為勝者計籌立馬,立三馬為勝,負者受罰。  投壺遊戲最遲在春秋末就已出現,流行於宮廷及上層社會,至戰國時逐漸興於民間,並且可男女同席,邊喝酒邊投壺,至漢代已頗為盛行,到了唐代依然是很普遍的活動。投壺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禮記,其中描述的進行方式,既表現出主、賓的誠意,也表現出君子之爭的雍容風度。歷經各朝,投壺逐漸高度遊戲化發展,宋代司馬光有鑑於投壺的精神已經變質,取巧之法增多,作了投壺新格,修改許多非正統的遊戲計分方式。  壺的外觀也因各朝有所變化:唐時的壺,口闊腹大,頸部細長,腹內裝滿豆子,投矢時如用力過猛則會讓已投入的矢彈出;宋元之後使用的壺,口徑及壺腹較小,口旁附雙豎耳。而現藏於中國體育博物館、經考據為明朝時的「鐵投壺」,壺為長頸,頸部鑄有一龍,腹部分鑄有四個獸頭,造形與宋司馬光投壺新格中有關投壺外觀的描述一致,可知其造形為宋元以來的基本樣式。【註】①馬:馬形陶器。
【題組】26.下列關於投壺遊戲的發展情形,何者說明正確? 
(A)遊戲所使用的器具隨時代流變逐漸增加 
(B)投壺自周代開始即是一項注重禮節的遊戲 
(C)投壺原盛行於民間,後來成為宮廷流行活動 
(D)漢代時可邊喝酒邊投壺,但男女須分席,不可同坐。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