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第35-36題:  從《日書》中的記載看來,肉食的烹調紀錄十分多元--從「炙」這個字的構成就能明白是把肉放在火上烤;「煎」雖然有,但名同實異,是把肉醬澆到飯上,再加上膏(動物油)加熱;「煮」也不同於現在的燉肉,而是不放任何調味料,把大塊的肉甚至整隻豬、羊用白水煮,使用的器皿是出現頻率很高的鼎和鑊鑊。鼎一般是圓形的,下面有三隻腳,可以在鼎下點火加熱;鑊沒有腳,不過有兩只耳朵般的提手可以吊起來懸空燒。另有「簋」,用於盛放熟食。其他幾種作法全是生肉做的:例如經常和「炙」並稱的「膾」,是把生肉切成片,蘸著調料吃,魚膾正是日本生魚片的前身。還有幾種做法,都是把生肉剔去血管筋絡切碎或搗爛,再加入各種調料醃製或拌著吃:「漬」是把肉放到酒裡醃漬浸泡;「熬」是把肉做成肉鬆;「醢」是做成肉醬;「脯」是把生肉切成條,醃好後風乾,也叫「脩」,孔子收學生時,家長就得送上十條「脩」(束脩)當學費。改寫自張述《回到秦朝大冒險》
【題組】35.文章中描述許多秦朝的烹調手法。下列的現代菜單中,請選出仍與秦朝烹調手法相同的選項:
(A)「炙」燒牛排 
(B)「煎」荷包蛋
(C)糖「煮」蘋果
(D)「熬」蔘雞湯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333333
統計:A(1),B(0),C(0),D(2),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