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五)在紙張發明之前,文字都寫在用皮繩串起的竹簡上,「韋」是指去毛加工的獸皮繩。「韋編」指的是書冊,如翁森四時讀書樂冬:「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四壁圖書中有我。」而「三絕」一般的解釋是「斷了三次」,但另具有「多數」之意。「韋編三絕」的出處為《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孔子晚年喜愛讀易經,曾日夜不停的研究,以致屢次把穿書的皮繩翻斷。後人便以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來比喻讀書勤奮,刻苦治學。
【題組】42. ( )上文的主題是什麼? 
(A)讀書的態度 
(B)成語的由來 
(C)書本修補法 
(D)古書材料說。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