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4~25.杜甫一生,幾乎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安史之亂後的中國大地,被他看了個夠。他與李白很不一樣,李白常常意氣揚揚地佩劍求仙,一路有人接濟,而他則只能為了妻小溫飽屈辱奔波,有的時候甚至像難民一樣不知夜宿何處。但是,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創造了一種稀世的偉大。那就是,他為蒼生大地投注了極大的關愛和同情。再小的村落,再窮的家庭,再苦的場面,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靜靜觀看,細細傾聽,長長嘆息,默默流淚。他無錢無力,很難給予具體幫助,能給的幫助就是這些眼淚和隨之而來的筆墨。一種被關注的苦難就已經不是最徹底的苦難,一種被描寫的苦難更加不再是無望的泥潭。中國從來沒有一個文人,像杜甫那樣用那麼多詩句告訴全社會,苦難存在的方位和形態,苦難承受者的無辜和無奈。因此,杜甫成了中國文化史上最完整的「同情語法」的創建者。( 新文化苦旅 余秋雨)
【題組】24.根據上文描述,余秋雨為何認為杜甫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完整的「同情語法」的創建者?
(A) 杜甫一生,幾乎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
(B) 杜甫用大量的詩作反映社會黑暗,體恤民生疾苦
(C) 杜甫靜觀,傾聽,嘆息,為蒼生默默流淚
(D) 杜甫出錢出力,給予難民具體的幫助。

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