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 )「土牛」、「土牛溝」或「土牛紅線」,是清代臺灣自南而北陸續劃定的人文界線。起初立石為界,後「以山溪為界,其無山溪處,亦一律挑溝堆土,以分界限」。界限的土堆,外型如臥牛,故稱土牛;其側的深溝,則稱土牛溝。劃界之初曾使用紅筆在地圖上畫線標示,其後雖亦使用其他顏色,但習慣仍稱紅線以指稱地圖上無形的界限,以土牛代表地形上有形之界限。二者合稱土牛紅線。請問其設立最主要的作用是?
(A)為防止分類械鬥劃定的閩粵界限
(B)清廷為防止漢人侵墾原住民土地而設的措施
(C)開港通商後,清廷為避免西方人與原住民接觸而設
(D)劉銘傳時為了避免漢人過度開採樟腦而設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