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9. ( )清領時期北部商人多沿著淡水河到新莊交易,直到新莊的河道淤積,商人們轉而向艋舺發展,艋舺港口也隨之興盛,請問原本北部的正口是? 
(A)淡水港
(B)雞籠港
(C)新莊港
(D)八里坌港。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nom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D)八里坌港正口 :  清代臺灣與中國大陸進行貿易的特許港口。1683年(康熙22年)清朝將臺灣納入版圖後,主要與中國內地和日本進行貿易。八里坌(ㄅㄣˋ)據傳為平埔族原住民部落名稱的漢譯,因別字而曾有八里岔的誤名。為臺北盆地早於新莊、艋舺的早期漢人市街。1920年簡化地名為八里庄,為今新北市八里區的前身。最早見於荷蘭人的文獻中。八里,舊稱「八里坌」,與彰化鹿港、台南鹿耳門港曾是清代三大官港。鹿耳門與同安、廈門對渡;鹿港與泉州、蚶江對渡;八里坌則與福州五虎門對渡,可說是北台灣的門戶。原本台灣北部不能直接和大陸貿易,貨物一樣要先運送到台南鹿耳門,再轉運到大陸。但台北產的稻米私自從北部販運到大陸的情形非常普遍,清朝廷只好開放八里坌與福建福州直接通商,成為另一個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