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燒酒螺在臺灣已發展兩三百年,原是海口小孩的零嘴、大人的下酒菜。從前討海人生活普遍貧窮,撿拾海螺往往是漁村的副業,除了少部分留下來自己吃,大多賣給店家製作燒酒螺。寒風中出海捕魚常喝酒暖身,物質缺乏,遂煮海螺下酒,因而得名。 從前販者多用單車,後座置一竹簍裝燒酒螺,上覆棉布,沿街兜售。有人購買,掀開棉布,將紙捲成甜筒狀,舀入燒酒螺,杓子攪動燒酒螺的聲音清脆,香氣逼人。現在是夜市常見的零食,商家多細分為不辣、微辣、小辣、中辣、大辣、麻辣幾種。 製作燒酒螺包含煮、炒兩道工序,先逐個切除尾端,清洗潔淨,再浸泡鹽水,煮熟。剪除尾端是為了浸透醃料,並方便吸食。接著加辣椒、大蒜、沙茶醬、醬油、米酒、鹽、醋、糖、麻油、九層塔等多種烹炒,燒酒螺口味甚重,因而被視為下酒佳餚,其實螺肉寡味,風味之生成主賴配料。這些配料的結合是多麼完美。  有人用牙籤挑食螺肉,我總覺得三八。用嘴吸吮才正經,食指和拇指拿著螺,嘴對螺口,以接吻般的激情將螺肉和醬汁一起吸入,若一時吸不出來,反過來從尾巴吸一下,鬆動螺肉,再回頭吸,輕易可得。(焦桐燒酒螺)
【題組】28.根據文意,作者說「用牙籤挑食螺肉,我總覺得三八」的原因可能為下列何者?
(A)用牙籤會製造垃圾
(B)破壞螺肉口感
(C)沒挑好,螺肉會掉出來
(D)吃法不夠爽快俐落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