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38~39題        人類總是依據自身的利益評價外部事物,將之分成優劣好壞而決定取捨;大自然則不存在這種分類系統,它另有一套行為規範與準則,絲毫不因人類的好惡而改弦更張。作為一種天氣現象,沙塵暴與揚沙、浮塵天氣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項工程,並且在全球生態平衡中佔一席之地。        中國黃土高原形成多達100—400米深厚的黃土層,就是來自西北的沙塵,經過數百萬年的堆積而成的。華夏文明就是在這塊沙塵累積的黃土地上誕生和發展起來的,澳大利亞的沙塵乘著南半球的西風掠過塔斯曼海,落到紐西蘭的南北二島,使火山島上的土壤更為肥沃。因而被稱作“澳大利亞出口的珍貴產品”,古羅馬人利用每年冬季過後從非洲內陸吹向地中海的強勁大風,使用帆船從埃及運回小麥。這種風也將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塵帶到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和英國。它固然使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增加,然而由於沙塵含有鹼性,又可中和大氣中的酸性物質,減緩酸雨的發生。        風是地球上空的傳送帶,它將大陸的沙塵吹向海洋,又將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陸。當沙塵與水汽相遇,兩者便能結合為雲,最終化作降水。由此可見,沙塵不僅在土壤的分佈與補充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迴圈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說,沙塵本是決定全球生態平衡的因數之一,是地球生物圈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在地質史上,風力對西北草原帶的風化物質進行篩選分類:凡搬不動的粗大礫石,留在原地形成礫石戈壁灘;凡顆粒適中的粗砂和細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顆粒微小的粉沙細土和微塵,則被強上升氣流揚上天空,作中長距離的輸送。中國沙塵暴的物質材料,多來自乾旱、半乾旱的草原區。到了人類歷史時期,受到人為因素的強度干擾後,生態發生了滄桑巨變:原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擴大了;沒有沙漠的地方沙漠產生了;內陸河流程縮短,水量減少,尾閭湖與沼澤地萎縮、消失;河流沿岸的綠色走廊枯萎死亡;高草草原變成低草草原和荒漠草原,沙漠化急劇擴展。往昔源起於大西北乃至境外的沙塵暴,如今在中部地區土地裸露和退化之處亦可發生。不僅如此,那些來自大西北的強冷氣流和強沙塵暴在途經內蒙古農牧交錯區、黃土高原乃至華北平原時,一路還能源源獲得裸地上新的沙塵源的補充。地質史上被風沙搬運而來的黃土,在人類史上進行著大規模的二次搬運。所不同的是,在這二次搬運的沙塵中混入了工礦企業露天堆放的有害化學成份和來自草原上牲畜糞便中的病菌、病毒。總之,在受到人為因素影響後,自然界的風蝕速度已遠遠大於土壤的生成速度,一連串災害由此產生。       哥德說過:大自然是不會犯錯誤的,是永遠正確的,錯誤永遠是人犯下的。                                                                        節錄自中國國家地理網(沙塵暴/自然的功/人為的過)
【題組】38.根據本文,對於「沙塵」的理解,下列敘述何者為誤?
(A)沙塵這種天氣現象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
(B)沙塵逐漸績聚形成沙塵暴,在人為活動的干預下,在全球範圍內起了保持生態平衡的作用。
(C)沙塵含有鹼性,能使大氣中的酸性物質得到平衡,從而減緩酸雨的發生。
(D)沙塵不僅在土壤的分布和補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環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X(A)物質X匱乏時,冰棒即是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