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環境遭受塑膠危害,蟲蟲吃貨救地球?!〜科學閱讀題:
       全球塑膠產量從過去50年由1500萬噸成長至3億1000萬噸,以石化原料所製成的塑膠因難以分解的特性以及處理不當的廢棄,導致大量的塑膠棄置於山林,流入於海洋,造成環境迫害。
       近年來,塑膠產業發展可透過生物自然分解的生質塑膠,是運用植物澱粉所提煉的乳酸做原料來生產,但是其物理、化學性質都未較以石化原料生產的塑膠好,且應用的範圍仍有所局限所以有許多科學家致力於尋找直接利用自然界現有的生物機制、酵素或是飲食習慣來分解、降解石化原料製塑膠,在這幾年有許多的發現。
       日前,西班牙科學家與劍橋大學的合作研究中,發現蠟蛾幼蟲會食用商業用聚己烯(PE)塑膠袋。研究發現,100隻的蠟蛾幼蟲經過12小時候可造成P塑膠袋約92mg的重量損失;而透過儀器分析啃食痕跡的周遭,有明顯的乙二醇產生,證明了蠟蛾幼蟲可分解聚乙烯,但研究單位尚未確認其分解機制以及所透過的生物酵素。研究指出,蠟城幼蟲之所以可以分解聚乙烯,乃因蠟蛾幼蟲天生的食物一蜜蠟,其天然組成為油脂複合物,含有許多烷烴類、烯烴類、脂肪酸以及酯類,所以烯烴類衍生物的聚乙烯被蠟蛾幼蟲視為食物且分解。
雖科學家近年發現利用生物特性與酵素分解石化原料製塑膠,且仍有許多後續研究持績進行,但在尚未全面工業化前, 都未能確實協助減少現在面臨的塑膠汙染。目前臺灣平均每人每年使用782個塑膠袋,是歐盟國家的4倍,我國現階段以循環經濟模式,在生產源頭減少用量,於製造中選用環境友善材料,增加使用後的數次利用,並在廢棄時確實回收,才是追求永續發展當務之道,但不論是產業還是學界,都應投入塑膠分解和減量的研究,最終將減少廢棄塑膠產量。


【題組】39.文章中所提到蠟蛾幼蟲會食用聚乙烯,以下關於聚乙烯的敘述何者正確?
(A)是一種天然聚合物
(B)由碳、氫、氧三種元素所組成
(C)屬於熱塑性聚合物
(D)屬於小分子化合物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X(A)物質X匱乏時,冰棒即是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