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 ※閱讀下文,並回答下列問題。      有些行為經濟學的理論認為,人們在購買東西時,可能會同時衡量即將獲得的物品好處以及即將失去的金錢痛苦(掏錢心痛)。因為,當人們在掏出錢要買東西時,雖然知道金錢可以買到物品,但是,心中想到即將離去的錢時,仍會感到些許不捨和痛苦。最近的腦造影證據似乎也支持這樣的理論,因為當人們在考慮購買高價的物品時,與生理痛感有關的腦島(insula)也會出現反應,顯示出購買高價物品時的「掏錢心痛」感,可能和真實的痛十分類似。那麼有沒有辦法可以降低這種「掏錢心痛感」呢?有的,方法就是讓消費者少掏幾次錢,或者不要真的掏出錢。不要讓消費者真的掏出錢的方法,就是鼓勵消費者使用信用卡。刷卡時,沒有真的親眼看見鈔票從11 / 12自己手中流失,因此,痛苦也會少一點。而少掏幾次錢的方法,就是不要讓消費者親眼看著菜單上一道道菜的定價,要不然,每看一道菜或每點一道菜,消費者心中就會想著「又要掏錢了」。這種一次又一次的「掏錢心痛」感,可真是會逼退很多人的食慾!吃到飽的定價方式,就是「掏錢心痛」感次數降到最低的方法,比起一次又一次的「掏錢心痛」,只痛一次,似乎大家更能接受一些。……      此外,如果你在廣告中發現了金錢符號,也不要洋洋得意的以為那是個忘了移除金錢符號、不懂心理學的失敗廣告。事實上,那有可能是廣告商的反向操作喔!一般來說,希望大家捐錢、或是買禮物的廣告,都不會出現金錢圖樣,因為廣告商不希望促發觀眾的自私心態。畢竟,人一自私起來,就不會想要去捐錢或買禮物送人。但是,許多和賺錢機會或投資商機有關的廣告,通常都會出現大量金錢圖樣,因為,透過金錢圖樣促發人們想要「讓自己獲利」的心態,大家才會勇於掏錢出來投資啊!所以,下次大家不妨留意一下各類型廣告中有無出現金錢圖樣,它們可能各代表著不同的目的喔!(節錄自謝伯讓〈都是大腦搞的鬼‧吃到飽,掏錢不心痛〉)
【題組】(1)依據上文,關於「掏錢心痛感」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作者認為降低「掏錢心痛感」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包括使用現金支付
(B)由科學技術偵測可知,「掏錢心痛感」與生理痛感反應部位雷同,二者可能有某種程度上的關聯
(C)使用信用卡無法有效削減「掏錢心痛感」,因為痛感在收到帳單的剎那又全數回歸
(D)作者表示,比起單點菜餚的方式,一次性巨額付費的吃到飽更容易增加「掏錢心痛感」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X(A)物質X匱乏時,冰棒即是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