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在都市地理中用來解釋土地利用型態的「同心圓、扇形、多核心」等理論,是沿自哪一個學派?
(A)年鑑
(B)功能
(C)結構
(D)芝加哥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75676
統計:A(0),B(2),C(21),D(100),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同心圓模式

用户評論

【用戶】Chun-wei Guo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該學派主張將都市本身當作一個研究客體,想通過研究都市迷離的表象揭示出其中隱藏的規律性,和社區之間的複雜性。1920年代時Burgess所設計的同心圓都市發展理論(concentric-zone theory)。以芝加哥為例,他提出了一個描述工業城市中心土地利用的理論。中心商業區是位在城市的中心或核心。大型百貨公司、飯店、劇院及商業金融機構佔據該區內價格昂貴的土地。圍繞這個中心延伸出一連串的不同區域,它們有著不同類型的土地利用(Richard T. Schaefer,2002)。Burgess(1925)詳細而言,同心圓模式提出了都市的一般生態模式,說明芝加哥城市由內而外可以分成五個同心圓,中心區是都市核心,分布著百貨公司和辦公大樓,其外側則分布著批發商業中心。...

【用戶】Chun-wei Guo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由該學派的C. D. Harris及Edward Ullman(1945)提出了多核心理論(multiple-nuclei theory)。在他們看來,都市成長並不是從一個中心商業區向外輻射發展;相反的,一個都會區會有許多的發展中心點(Richard T. Schaefer,2002)。這種理論為,在一個城市的歷史過程中要形成許多商業、產業和住宅區的次中心,而這每個次中都可能──但也未必──按照同心環帶和扇形模式提出的方式向外撗展。這個模式不承認城市的發展是從單一中心區向外輻射,相反,它指出應有許多小型商業區域或核心,波士頓就是這種模式的一個最好範例(David Popenoe,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