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 一個理性預期(rational expectations)的總體模型可以表示為:總合供給函數:Y =YN+4(P−Pe)且 總合需求函數: P = M − ( Y −YN),式中Y = 所得、YN = 充分就業產出、P = 物價水準、 Pe= 預期物價水準、M = 貨幣供給量。若充分就業產出水準為1000,則貨幣數量由 5000變成 10000可以讓所得增加:
(A)0 
(B)1000 
(C)4000 
(D)5000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51724
統計:A(16),B(2),C(1),D(4),E(0)

用户評論

【用戶】曾珍珠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如果是未預期的話,該怎麼計算呢?

【用戶】Chia May Lin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2F 未預期的話,貨幣政策會使得貨幣數量增加,物價會上漲,實際物價比預期物價還要高,工資卻還來不及上漲(名目工資僵固性),因此實質工資下跌(W/P),勞動需求數量增加,所得會增加,因此是AD曲線右移(LM曲線右移),AS曲線不變。我的算法是先算出AD右移後,物價會上漲多少P=M-(Y-YN)Pe=5000-(Y-1000) ,貨幣數量5000,充分就業產出1000,Pe是政府實施貨幣政策前的預期物價P=10000-(Y-1000),貨幣數量10000,充分就業產出1000,P是政府實施貨幣政策後的實際物價P-Pe=5000,因此物價上漲了5000最後代入總和供給曲線,求實施貨幣政策後的YY=YN+4(P-Pe)Y=1000+4(實際物價-預期物價)Y=1000+4(5000)=21000扣除充分就業下的所得1000因此Y變化為20000

【用戶】WEI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徐喬答案 未預期是y=5000 p=6000---------------------------個人是 一開始假設充分就業所以p=pe →  Eas=Y=Yn+4(p-pe)Y=Yn=1000需求函數先化減成Y=M+Yn-p         代數字            原AD線   Y=5000+1000-p貨幣數量變動 的AD線  Y=10000+1000-pAD跟AS相交 1000=5000+1000-p p=pe=5000後AD'跟AD相交 10000+1000-p=Yn+4(p-pe)                           10000+1000-p=1000+4(p-5000)                               這時候後來物價不一樣了                            10000+1000-p=1000+4p-20000                       11000-p=-19000+4p                ...

【用戶】感謝阿使俺考取105高考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理性預期學派指的是被預料到的政策(不分長短期)皆無效,又稱「中立性假說」,中立性假說包括了「預期與貨幣中立性」,指.....看完整詳解

【用戶】TSENG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如果是未預期的話,該怎麼計算呢?

【用戶】Chia May Lin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2F 未預期的話,貨幣政策會使得貨幣數量增加,物價會上漲,實際物價比預期物價還要高,工資卻還來不及上漲(名目工資僵固性),因此實質工資下跌(W/P),勞動需求數量增加,所得會增加,因此是AD曲線右移(LM曲線右移),AS曲線不變。我的算法是先算出AD右移後,物價會上漲多少P=M-(Y-YN)Pe=5000-(Y-1000) ,貨幣數量5000,充分就業產出1000,Pe是政府實施貨幣政策前的預期物價P=10000-(Y-1000),貨幣數量10000,充分就業產出1000,P是政府實施貨幣政策後的實際物價P-Pe=5000,因此物價上漲了5000最後代入總和供給曲線,求實施貨幣政策後的YY=YN+4(P-Pe)Y=1000+4(實際物價-預期物價)Y=1000+4(5000)=21000扣除充分就業下的所得1000因此Y變化為20000

【用戶】WEI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徐喬答案 未預期是y=5000 p=6000---------------------------個人是 一開始假設充分就業所以p=pe →  Eas=Y=Yn+4(p-pe)Y=Yn=1000需求函數先化減成Y=M+Yn-p         代數字            原AD線   Y=5000+1000-p貨幣數量變動 的AD線  Y=10000+1000-pAD跟AS相交 1000=5000+1000-p p=pe=5000後AD'跟AD相交 10000+1000-p=Yn+4(p-pe)                           10000+1000-p=1000+4(p-5000)                               這時候後來物價不一樣了                            10000+1000-p=1000+4p-20000                       11000-p=-19000+4p                ...

【用戶】感謝阿摩使俺考取105高考

【年級】幼兒園下

【評論內容】理性預期學派指的是被預料到的政策(不分長短期)皆無效,又稱「中立性假說」,中立性假說包括了「預期與貨幣中立性」,指.....看完整詳解

【用戶】TSENG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如果是未預期的話,該怎麼計算呢?

【用戶】Chia May Lin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2F 未預期的話,貨幣政策會使得貨幣數量增加,物價會上漲,實際物價比預期物價還要高,工資卻還來不及上漲(名目工資僵固性),因此實質工資下跌(W/P),勞動需求數量增加,所得會增加,因此是AD曲線右移(LM曲線右移),AS曲線不變。我的算法是先算出AD右移後,物價會上漲多少P=M-(Y-YN)Pe=5000-(Y-1000) ,貨幣數量5000,充分就業產出1000,Pe是政府實施貨幣政策前的預期物價P=10000-(Y-1000),貨幣數量10000,充分就業產出1000,P是政府實施貨幣政策後的實際物價P-Pe=5000,因此物價上漲了5000最後代入總和供給曲線,求實施貨幣政策後的YY=YN+4(P-Pe)Y=1000+4(實際物價-預期物價)Y=1000+4(5000)=21000扣除充分就業下的所得1000因此Y變化為20000

【用戶】小柏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這題到底在出甚麼...很明顯未預期到跟預期到的答案不同,預期到政策無效=0,未預期到政策有效=4000所以選0、4000明明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