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依下文回答第19題至第20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於天下之人。夫以千萬倍之勤勞,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許由、務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堯、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黃宗羲〈原君〉)
【題組】19下列何者為本文的基本論點?
(A)為人君者不可公私不分
(B)為人君者必得超越人情
(C)人君之位須是能入能去
(D)人君之位唯有能者居之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65116
統計:A(31),B(80),C(31),D(18),E(0)

用户評論

【用戶】simonlinhhh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人類社會開始之後,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社會上對公眾有利的事卻無人興辦它,對公眾有害的事也無人去除掉它。有這樣一個人出來,他不以自己一人的利益作為利益,卻讓天下人得到他的利益;不以自己一人的禍患作為禍患,卻讓天下人免受他的禍患。那個人的勤苦辛勞,必定是天下人的千萬倍。拿出千萬倍的勤苦辛勞,而自己卻又不享受利益,這必然不是天下常人之情所願意的。所以古時的君主,考慮後而不願就位的,是許由、務光等人;就位而又離位的,是堯、舜等人;起先不願就位而最終卻未能離位的,是大禹了。

【用戶】Aldis Xu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我想請問大家選項A為何不能選,以下為自己的見解為人君者用千萬倍的辛勞於天下人,但自己卻不該享受個人利益,一般人一定不想為之。本段話不是在指說 人君者應該秉持公共利益,不得以私利損害天下之人,那應該是為人君者應該不可公私不分吧?選項B的人情感覺是君主身旁有一些諂媚者,而君主要過濾之。

【用戶】derek801204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黃宗羲〈原君〉)為人君者必得超越人情為本文的基本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