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 日本在《馬關條約》中取得可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的特權,其後列強也以「最惠國」為理由紛紛設廠,請問:這會為中國帶來何種影響?
(A)為中國帶來繁榮的經濟
(B)嚴重打擊中國正在萌芽的本土工業及經濟發展
(C)中國開始設立洋行
(D)清廷成立專責的總理衙門。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84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nom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B)嚴重打擊中國正在萌芽的本土工業及經濟發展《馬關條約》,或稱《中日講和條約》、《日清講和條約》、《下關條約》,為大清帝國與大日本帝國於1895年4月17日(大清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大日本帝國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分別由大清帝國派出之欽差頭等全權大臣李鴻章和欽差全權大臣李經方,及大日本帝國首相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陸奧宗光等,在山口縣赤間關馬關港(今稱下關港)簽署之條約。主要內容.....第六條:中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等口岸,及認可日本最惠國待遇。允許日本人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和工廠及輸入各種機器。......影響清政府在對日賠款首期選擇向俄法兩國借款,兩國趁機強迫清政府簽下不平等條約,並取得大量利益。俄法舉動刺激了其他列強的貪慾,英、美、德也加入蠶食中國行列,各國公使爭至清廷總理衙門,威脅利誘,無所不用其極,總理衙門幾乎成為一個列強的中國利益「交易所」、「拍賣行」,在列強圖謀瓜分中國的險惡形勢下,中國經濟完全停滯,人才出走、資金外流、農村凋蔽,已充份顯示亡國的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