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9.〈臺灣通史序〉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足見史書的重要性。下列關於史書的說明,何者有誤?
(A)司馬遷《史記》首創紀傳體,為紀傳體之祖,其後班固《漢書》也採紀傳體的方式撰寫,因此紀傳體都是正史。紀傳體的記敘方式是以人物傳記為主,詳述人物的事蹟。
(B)編年體以年代為主,依史事發生的時間先後記錄,《春秋》、《明實錄》皆為編年體。《資治通鑑》為第一本編年體通史,專取「關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治國之鑑。
(C)國別史是以國家為主,記述各國史事,《國語》、《戰國策》均為國別史。其中《國語》為國別史之祖,因為記錄春秋時期故事,又稱春秋內傳。《戰國策》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多記錄戰國謀士的遊說之事,又有「國策」、「短長」、「長書」等名稱。
(D)中國的正史中,第一部斷代史為《漢書》;正史中最有偏見,被稱為「穢書」的是《魏書》;唐代以後唯一私修的正史是歐陽脩的《新五代史》。
(E)政書以記錄國家的典章制度為主,杜佑《通典》、鄭樵《通志》、馬端臨《文獻通考》合稱「三通」,與章學誠的《文史通義》均為政書。

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