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 柳宗元〈駁復讎議〉:「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尉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復讎,束身歸罪。當時諫臣陳子昂建議,誅之而旌其閭,且請編之於令,永為國典,臣竊獨過之。……旌與誅,莫得而並焉。誅其可旌,茲謂濫,黷刑甚矣!旌其可誅,茲謂僭,壞禮甚矣!」根據上文,下列何者最切近柳宗元立論的觀點?
(A)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
(B)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C)聖人之制,窮理以定賞罰,本情以正褒貶,統於一而已矣
(D)天下之善不勝賞,爵祿不足以勸也;天下之惡不勝刑,刀鋸不足以裁也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03448
統計:A(8),B(16),C(73),D(25),E(0)

用户評論

【用戶】Ya Ya Chou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C)聖人之制,窮理以定賞罰,本情以正褒貶,統於一而已矣

【用戶】涂小鈴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議,又稱駁議,是一種辯駁、辯論的文體。這篇文章是柳宗元上書批駁陳子昴的 《復仇議》。當時發生一件犯罪案例,徐元慶為父報仇,殺了官吏,然後去自首。陳子昴當時處理這個案件的做法是:「誅之而 旌其閭」。既判徐元慶死刑,但又在其鄉里褒揚他能報父仇,盡孝道,然後建議「請編之於令,永為國典」。柳宗元認為「既誅 殺又褒揚」是自相矛盾,如果犯罪的行為應誅死,就不應該給予褒揚;如果他的行為值得褒揚,就不應該判他死刑。「旌」與「誅」 不可並用。) 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者,父爽, 為縣尉趙師韞(ㄩㄣˋ)所殺, 卒能手刃父讎(ㄔㄡˊ;仇), 束身歸罪。當時諫臣陳子昂建議,誅之而旌(ㄐ|ㄥ;表揚)其 閭(ㄌㄩˊ;...

【用戶】Ya Ya Chou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C)聖人之制,窮理以定賞罰,本情以正褒貶,統於一而已矣

【用戶】涂小鈴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議,又稱駁議,是一種辯駁、辯論的文體。這篇文章是柳宗元上書批駁陳子昴的 《復仇議》。當時發生一件犯罪案例,徐元慶為父報仇,殺了官吏,然後去自首。陳子昴當時處理這個案件的做法是:「誅之而 旌其閭」。既判徐元慶死刑,但又在其鄉里褒揚他能報父仇,盡孝道,然後建議「請編之於令,永為國典」。柳宗元認為「既誅 殺又褒揚」是自相矛盾,如果犯罪的行為應誅死,就不應該給予褒揚;如果他的行為值得褒揚,就不應該判他死刑。「旌」與「誅」 不可並用。) 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者,父爽, 為縣尉趙師韞(ㄩㄣˋ)所殺, 卒能手刃父讎(ㄔㄡˊ;仇), 束身歸罪。當時諫臣陳子昂建議,誅之而旌(ㄐ|ㄥ;表揚)其 閭(ㄌㄩ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