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題一、行星形成知多少 (修改自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所大橋永芳的文章)理論天文學家在探索太陽系形成過程時,認為行星是在恆星形成的過程中產生的。目前則已知恆星是透過其重力塌縮在高密度分子凝結物中形成。此類分子凝結物通常會緩慢旋轉,因此具有角動量。由於在重力塌縮過程中角動量必須守恆,導致凝結物中的物質不會全部掉入中央的新生恆星,因此恆星周圍便會形成盤狀物。這些盤狀物通常稱為「原行星盤」,而 1980年代的觀測間接證實其存在。上述的原行星盤裡的塵埃顆粒會與其他塵埃產生碰撞,並受到恆星重力吸引,導致它們向內盤旋,溫度將會升高,最終使得水份與其他低沸點的揮發性物質開始沸騰。這個現象發生時的距離稱為「雪線」(snow line)。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意謂著不同的物質會在不同的溫度區域產生凝結。例如金屬會在溫度較高處凝結,甲烷等氣體可能會被熱輻射吹到溫度較低處才凝結,可參考右表為太陽系的凝結序列。請參考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題組】35. 太陽系的雪線最有可能落在哪兩個行星之間?
(A)B~C
(B)C~D
(C)D~E
(D)E~F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1),B(1),C(0),D(0),E(0)